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11 月 6 日,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本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将首次以两架“鲲龙”AG600M(灭火型)真机参加航展,并以全新涂装惊艳亮相,进行 12 吨投水演示,全面展示新状态全构型 AG600M 灭火任务系统功能。

本周讨论:把自律变成自驱

本期参考:《打开心智》第三章 系统优化法

一件事情,我们不愿意做,无非两个原因,要么动力不够,要么阻力太大。要想真正自律,只有让动力超过阻力,使得自己可以始终充满激情,去做想做的事情。这也就是“自驱”。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这种乐趣,可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快感,可能是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是朝目标又近一步的愉悦感……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你会发现,身边那些非常优秀的人,那些做事情又快又好,还能保持长期热情的人,基本都是这种类型。他们并不是靠意志力在逼迫自己,而是享受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感觉,喜欢这种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

这种无视一切的自驱力,才是一个人制胜的秘诀。

动力-阻力模型

要保持长时间的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将学习和愉悦感链接起来。而不是靠意志力去驱动。人的天性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后小小的成就感,又能给人以充分的反馈,不断提高动力和兴趣。

我刚工作那会儿读书,会持有一种“我必须要把这本书读完”的任务心态,而不是想着“我有一个问题,这本书能解答我的疑惑”。

持有前一种心态,很容易蜻蜓点水,草草翻完;持有后一种心态,哪怕一本书只精读了十分之一,也能真正把这部分内容吃透。这种心态来自一种从内在出发的动力,也就是发自内心的驱动力。从要做的事情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再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引导自己去自律。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成为我们的动力呢?

比如:你笃信这件事情对你将来有好处,会带来确切的回报和收获,能帮你更好地解决未来的某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长期的反馈;再比如:你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一定会有不好的后果。为了规避这种恶果,必须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这也可以是一种动力。

阻力又有哪些呢?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缺乏意志力”的状态?是什么因素在阻碍着我们去改变?

答案是:大脑的惯性

大脑特别喜欢按照既往的路径去行事。大脑有一个底层的原理,就是稳定性。不出意外的话,大脑总是希望按照既往的路径、既往的模式去行动。任何对既往路径的改变,都是对稳定性的打破,会引起排斥和不适。

  • 你抵制不住碳水的诱惑,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吗?不是。是因为你突然间要求大脑换一种新的饮食习惯,大脑困惑了。
  • 你无法坚持运动、锻炼的习惯,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吗?不是。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习惯待着不动,大脑一时间适应不了“运动”模式。
  • 你明知道时间宝贵,却还是瘫着刷手机、看视频,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吗?不是。是因为你每一次告诉自己“好累啊,歇会吧”的时候,大脑都忠实地接收到了这条信息,并又一次强化了这种习惯。

归根结底,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我们身边围绕着太多服务与产品,它们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变懒”。我们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随时随地满足需求和欲望,从而不断强化大脑的原始需求:保持现状,待着别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当我们想动起来去改变自己,探寻一种新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其实是在与我们身处的整个环境作斗争。

美国人的肥胖率在过去数十年里直线上升,传统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归咎于意志力薄弱,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即使具备“更高意志力”的人,在避免肥胖上也并不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其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的加工食品,这导致他们极其容易变得肥胖,而保持健康则非常困难。

我们周围的环境,会反过来增强大脑的惯性,加强我们的阻力,束缚住我们的脚步。因此,如何才能变得“更自律”?最本质的方式,就是去挖掘和提高自己的动力,同时想办法减少面对的阻力。这才是有效的思维方式。

系统优化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动力-阻力”模型来实现自驱呢?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个例子:创业。

很多人对创业的理解都是,要创业,我得有一大笔钱,要组建一个团队,要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完善的供应链,吭哧吭哧埋头开发一个产品,把它卖出去,投入再生产,等等。

实际上,绝大多数成功的创业都不是这样开始的。大多数创业模式是一个人先发现了某个需求,自己想办法去满足它。挣到第一桶金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充团队,引进资源。

客户太多,应对不过来,于是雇用客服,找人对接;产品大受欢迎,需要规模化,于是找人研发;团队做大了,需要处理法律问题,于是组建法务团队……

慢慢地,从一个人,到两三个人,再到十几个人、几十上百个人。缺什么,补什么。原有的模式不够用了,再去扩充它、优化它,一步步把它做大。

简而言之:一家公司,很多时候并不是从零开始、凭空出现的,而是先有一个极其简单的系统,已经开始运转了,再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去完善、改进。因此好的公司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优化”出来的

系统论中有一条很经典的原则,叫作盖尔定律(Gall’s Law)。它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一个运转正常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演化而来,反之亦然。一个从零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很难发挥作用,你必须从一个简单且可行的系统开始构建。

因此,有效的自驱,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拆分目标,而是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最简单的模式,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最终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很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急于求成。恨不得今天学一样东西,明天就能消化吸收、内化应用。期望着有一种立刻见效的方法,让自己立刻摆脱坏习惯、改掉坏毛病是非常不现实的。真正有效的改变是渐变,而非突变,是当你回顾过去时,连自己也感到惊讶:我过去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切改变就发生在不知不觉间。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系统,把你身上的每一个特征、因素、性格,都看作构成这个系统的有机要素。接纳它们的存在,去直面和理解它们。然后从中寻找薄弱点和瓶颈,给它们施加相应的“力”,让整个系统慢慢地做出调整,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运转。

可以参照下面三个步骤来行动。

1)设定框架:我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我想通过它达到什么效果?通过做这件事情,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注意:跟传统的SMART法则不同,这里的目标不要定量,而是定性。也就是说,去想象一个愿景,去描述你希望达到的画面和情境,而不是给自己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一点会在后面解释。

2)建立系统:如果要开始做一件事情,让自己离第一步里的理想状态更近一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这一步不要急于给自己定下“每天要如何如何”“要在 3 个月内如何如何”之类仅关注结果的计划——这些计划基本都是很难实现的。你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改变简化成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什么?

3)优化完善:一旦通过第二步,把这件事变成一项日常习惯,你就可以再进一步去复盘和思考:现在我是不是离目标近了一步?如果想再靠近一点,我还可以再做一件什么事情?以此类推。

小结

总而言之,先设定框架,再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系统,最后不断去优化它,直到实现想要的愿景。这个方法可以在最大化动力的同时,最小化我们的阻力。

你知道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也知道与它之间有很大距离,但不要紧。先试着调整现在的状态,让它朝着“想要的结果”前进一步。等到这种调整稳定下来,适应了这个新的状态,再给它施加一个力,再移动一步……

在这一步步的调整和偏移之中,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理想的终点。最终,你会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它未必是你最开始想要的,但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你的价值。

本期内容较长,感谢耐心阅读。Be Better~

热点新闻

1、Costco 推出「世界上最大的拼图」

近日,Costco 推出一款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拼图「What a Wonderful World」。

这款拼图由 6 万片拼块组成,成品高 8 英尺、宽 29 英尺,展现了泰姬玛哈陵、巴黎以及太平洋岛屿景观等。拼图内部实际上由 60 个小拼图所组成,玩家可以分开组装并通过 60 张参考海报来解开谜题。

这款拼图售价 600 美元,目前已上线官网。


2、联想展示全球首款卷轴屏笔记本电脑

11 月 9 日,在 2022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的虚实交互实验室里,联想展示了号称全球首款卷轴屏笔记本的电脑。

据称,该笔记本电脑为全球首次将柔性屏幕与可变性结构组合,通过专利铰链技术将定制的柔性屏幕整合在笔记本机身之中。

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其 12 英寸传统笔记本大小的原型机屏幕便可自动拉伸至 8:9 比例的 15.3 英寸。


3、Rewind AI 推出「人生搜索引擎」

美国科技创业公司 Rewind AI 造了个 Rewind App,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搜索「人生经历」的搜索引擎。

用户只需打开 Rewind,这个软件就会开始录屏和录音,按照时间线记录用户在屏幕前发生的一切事情。当用户想回溯某件事时,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过往历史。

据介绍,Rewind 使用原生 macOS API 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来分析屏幕上的所有内容,并可以通过特别的储存技术,把原始的录音文件压缩高达 3750 倍。

目前,这款产品支持所有苹果电脑自带的软件、Chrome 浏览器、 Zoom 等,获得了投资机构 a16z 领投的 1000 万美元,估值 7500 万美元。

文章

1、蒂姆·伯纳斯-李:Web3 根本不是 Web(英文)

发明了万维网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出席了今年的网络峰会,并表达了自己对 Web3 的看法——

真正的耻辱是,以太坊人为了区块链拿走了 ‘Web3’ 这个名字。但事实上,Web3 根本不完全是网络(web)

伯纳斯-李认为,人们经常将「Web3」与「Web 3.0」混为一谈,而区块链、加密货币和 NFT 所指向的「Web3」,并不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可行方案。


2、「社交媒体」已死(英文)

Facebook 已经从内部开始爆炸,Instagram 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而被讨厌,Twitter 更是已经成为一个「墓地」,因为其中 90% 的流量是靠 10% 的用户带来的,所谓的重度用户甚至没有每天发布一条新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 YouTube、TikTok 和无数流媒体平台。但是,尽管 TikTok 也自称「社交媒体」,它的推荐算法却显然并不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而设计的。

这样来看,人们称之为「社交媒体」的事物,可以说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


3、史无前例狂裁 1.1 万人!扎克伯格画的元宇宙大饼不能吃还有毒

裁员,各大互联网公司近期的讨论热点。

如果它没来,所有人都默认它早晚要来;如果它来过,员工担心它会不会来第二波;而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公司的股价上去了,招聘市场的求职者变多了,甚至外部的观察者们还想通过每个部门裁员力度的大小推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现在,社交帝国 Meta 也要裁员了,一次性还要裁掉 11000 人。


4、进度条!竟然是!假的!那要它有啥用?

进度条的出现源于人类对于不确定性的难以忍受,和对掌控感的追求。

但在现实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走向,比如恋爱、寿命等,没有那么方便的实时进度条,告诉你这些事情进展到了百分之多少。

面对不确定性,有人选择试着在人生里制造出自己专属的进度条:定下详细目标、树立里程碑、时时注意当下进度。

还有人则选择拥抱全然的未知,鼓起勇气,忍着不适,迈入迷雾笼罩的黑暗荒野。

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祝你好运!


5、《今日简史》赫拉利:稳定已是奢侈品,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文章写的很好,来回看了两遍,是一篇结合网络整理出来的文章,核心主旨就是:“稳定”将成为大部分人无福消受的奢侈品,以及我们如何在这样不确定的时代中生存下去。


6、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巴菲特的启示

纵观巴菲特的人生,算得上在总体上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活,也对行业和社会有卓越的贡献。

如果想以巴菲特为榜样,「鱼与熊掌兼得」,应该怎么做?以下是一个简短的总结:

1)谨慎选择你的职业游戏;

  • 对于以品性为代价获取利益的游戏,离开它,或者改造它,尽力去寻找、去创造正和游戏;
  • 尽量选择你财富自由后还想做的工作,将外在效用与内在效用合一,来保证工作中的快乐与意义感;

2)努力赢得正和游戏需要的「信任」;

  • 透过长期实践,来发展专长;
  • 重视沟通;
  • 勇敢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 积累起可以证明自己的可信记录;

3)勇敢地使用「内在计分器」衡量自己;

  • 帮助自己在低谷中保持定力;
  • 活出「本真性」。

7、32岁事业无成,我终于选择放过自己了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因为坚持一件事很痛苦,也一直得不到正想反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努力的方向是不是跑偏了。

好奇星人

1、飞机窗户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 | 答案如下

其实,曾经的飞机舷窗确实是方形的

在早期,客机就已经引入了窗户设计,窗户不仅能够舒缓乘客的幽闭恐惧症,还能保证机内足够的光线,方便人们应对飞行中可能发生的状况。

上世纪 20-30 年代,商用客机都是螺旋桨飞机,它们很多都采用了方形窗户的设计。

1930 年代,澳洲帝国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飞机前合影,飞机的窗户是方形的 / 昆士兰州立图书馆

然而百年之后,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都是统一的圆形舷窗。这一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审美迁移,而是源于一段惨痛的历史。

1952 年 5 月 2 日,世界第一架喷气式客机首飞,它书写了民航班机的历史,也永远影响了后世的飞机舷窗设计

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哈维兰彗星型客机。它以喷射引擎为动力,飞行高度是其他客机的两倍,这也缩短了旅途的时间。彗星还搭载了增压系统,保证高空中舒适的飞行体验。毫无疑问,它代表了当时最革命性的设计。

首航当天,媒体报道彗星有望开创航空旅行的新时代 / Douglas&Marahys

然而,这段航班只顺利运营了一年。

1954 年 1 月,781 号彗星班机在飞行途中解体坠海,35 名乘客与机组人员无人生还。

在当时,黑匣子还没出现。要调查事故原因,需要在 260 平方公里的海域里打捞残骸,这让调查进度十分缓慢。而英国航空这边,每天都在承受着停航带来的资金压力。在事故发生的 10 周后,航空公司正式复航。

复飞仅 16 天,悲剧却再次上演——又一架彗星型客机坠入深海,21 人死亡

调查小组猜测,飞机可能是因为瞬间减压而爆炸。但是,彗星的机身采用了最新研发的铝合金材料,预计能够进行一万次加压飞行。怎么会出现这种致命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试验并在事发 7 个月后打捞上来的一篇机顶残骸确认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彗星窗户的固定方式并非粘合,而是直接把铆钉打入金属。这使得彗星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微小的制造瑕疵。

彗星的飞行高度超乎以往,每一次飞行,高空和增压系统都会对机身施加极大的应力。而应力尤其会集中到边角处,方形窗户的边角成为了最脆弱也最致命的地方。

彗星的致命缺陷,让随后的航空工业吸取教训。重新设计过后的彗星,乃至现代大中型客机,客舱里的舷窗都是圆形或八角形,以避免应力积累到拐角处。

言论

1、

选择最安全的路径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它通常会导致次优决策。例如,我们可能会选择默认的健康保险计划,即使有更好的选择。或者我们可能会继续做现在的工作,即使我们不开心,因为重新开始的想法太令人生畏了。

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都让默认效果指导我们的决策,因此,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力。然后,多年后,我们回首往事,惊讶地发现自己处于不太理想的境地。

默认效果:为什么我们放弃选择的能力(英文)

2、

我现在喜欢将编程语言视为钻头。有些你使用得比其他人多,有些你很少使用真正专业的,也许你甚至有一些你从未在任何实际工作中使用过的闲置。但是,如果您知道如何操作钻头,那么钻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40 岁时成为一名独立软件企业家(英文)

3、

10-15% 似乎是反映“足够大,我可以告诉自己和我的投资者或董事会我正在这样做,但又不会大到导致团队真正不舒服的对话”的数字。

为什么每次裁员 10-15%?(英文)

4、

我们害怕无所事事,因为停下来意味着必须真正考虑我们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以及我们目前拥有什么。有时,感觉差距太大了,我们宁愿呆在仓鼠轮上。

我们是否太忙而无法享受生活?(英文)

5、

长期以来,生产、促销和分发的手段一直受到看门人的保护,现在任何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今天,一个没有业务或产品经验的人可以完成几年前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才能完成的事情——在更短的时间内,花费很少的成本。

这意味着更拥挤的市场、更激烈的竞争以及对独特性或风险投资所称的“阿尔法”(独特性)的更多重视。

为什么一切看起来都一样(英文)

订阅

这个周刊每个礼拜一发布,同步更新在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