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此。这里是我一周的精选。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你有没有想过,曾经我们以为浩瀚无垠的夜空,如今正在被一群“不速之客”侵占?2021 年 1 月,摄影师 Joshua Rozells 来到澳大利亚西部的尖峰沙漠,本想拍摄美丽的星轨,结果却意外记录下了令人震惊的卫星污染现状。他拍摄了 343 张照片,把那些原本被视为“瑕疵”的卫星轨迹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震撼的画面

从 2019 年马斯克的 SpaceX 发射首批星链卫星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卫星数量已经突破 1 万颗,未来还可能增加到数万颗甚至更多。这对天文观测造成了巨大影响,因为这些卫星不仅会干扰观察,还加剧了光污染。更糟糕的是,这个行业发展得非常快,但监管却几乎没有。不过,全球的天文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保护黑暗和宁静天空中心这样的组织,正在呼吁加强对夜空的保护。这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的发现,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天文危机,因为这场危机正改变着我们仰望星空的方式。

本周讨论:努力背后的真相

(本期来源:320「老高与小茉无尾音」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千万别努力”!揭示隐藏在努力背后的真相!(视频))

今天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努力。之前有一个带货主播,因为东西卖得贵,被网友质疑。他反驳说:“东西贵吗?你得想想这些年你工资涨没涨,你有没有努力!”

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很多人。努力真的有用吗?努力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我们在 120 期的时候提过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设定 1000 个不同天赋值的玩家,随机遇到幸运(财富值翻倍)和不幸运(财富值减半)的事件,40 年后,最成功的 20 名玩家,最终占据了 1000 人中 44% 的总财富。

视频截图

但是这个模型有问题,就是它屏蔽了“努力”的作用。

现实当然不是这样。很多事情,你努力了就能解决;很多机会,你努力了才能抓住。比如,你努力学习,考了好成绩,就能上更好的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

所以,很多人坚信,人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努力。开头那个主播,大概就是这么想的,他相信自己今天的成就,是靠努力得来的。

能力主义的反思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很流行,有个学名叫 “能力主义”。简单说,就是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能力表现,比如学历、工作、贡献。社会资源应该分配给努力的人,让他们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地位,享受更多的福利。

能力主义的目的是排除“非能力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评价你,只看你的学历、业绩、经验,不看你的出身、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等。这样,就能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起点。

听起来很美好,对不对?只要你努力,不管你是什么肤色,长得好不好看,都有机会成功。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接受这种观点呢?为什么他们会愤怒呢?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工资没涨,命运也没改变。而且,那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工资没涨,是因为你没努力,你懒惰!”这才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原因。

那么,这些人真的没努力吗?

2015 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经济学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 21 世纪美国非西班牙裔白人中年人群的疾病和死亡率上升。他们发现,即使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美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年龄却在下降,原因是他们因为绝望而饮酒、滥用药物甚至自杀。

这是因为在能力主义社会中,人的成败只看学历、资格和经验。而工薪阶层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更好的学历和经验,于是感到绝望。

但身边也有很多案例,学历不高却很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能力主义并不公平。即使付出相同的努力,也不可能获得相同的结果。一定存在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比如,你再努力练习 100 米,也不可能成为博尔特,因为他有天赋。你再努力踢球,也不可能成为梅西。你再努力研究数学,也不可能超越拉马努金。

学校里总有一些人不怎么学习,成绩却很好。有些人不怎么锻炼,却浑身肌肉。这就是天赋。

有些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你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的成绩。所以,努力并不是公平的。

因此,通过一个人的学历来判断他是否努力过,是错误的。通过一个人的工资来判断他是否努力过,也是错误的。

成功者也绝对不是全靠努力才成功的,必然有天赋和机遇的共同作用。而天赋和机遇都是运气。你的天赋来自于你的父母,不是你努力的结果。

努力之外:天赋与机遇

简单来说,人生是由努力加运气共同作用形成的。但能力主义只强调努力的作用,这是错误的。

既然人生是努力和运气的共同作用,那么哪个更重要?有没有可能通过努力来压倒运气?

1962 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双胞胎的努力倾向是相同的,无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这说明努力是天生的,是遗传的。

如果努力是天生的,那么努力也是运气的一部分。它是遗传来的,是由你父母决定的,不是你自己决定的。

所以,人生中努力和运气哪个更重要?不存在,努力也是运气的一部分。人生只有一个字,就是运气。

更精准地说,人这一辈子其实就两样东西。一样东西在你出生那一刻已经决定了,你的基因、家庭环境、是否是个努力的人,这是你的命,是你人生的基础。而你出生之后的一切全部都是运,跟努力没有关系。因为努力是命的一部分,它在你基因之中。

所以,你父母说别人行,你怎么不行?你应该反问一句,我不行是因为你不行。

要想解决出生之后的问题,只能靠运气才能努力。运气影响人生三大要素,才能和努力是基因决定,运气是外界环境所决定,老天爷赏的都不是你能决定的。

所有成功人士都不承认这个理论,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一定不是靠运气,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成功人士比较喜欢说一句话,就是你努力了,还有就是我行,其实你也行。其实你不行。

关于今天这个话题,有一本书,叫《优越的暴政:共同利益何去何从》。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迈克尔·桑德尔,他是反能力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努力并不能够让一个人成功或者成为富豪,所以国家应该更加关心这些没有成功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精英 vs 福利

美国是个标准能力主义社会,所有社会福利都倾向于有钱人精英社会。他们认为美国今天的发展是因为这些精英带动的,剩下所有人都是懒人,所以不养懒人。

但桑德尔认为,这些人不是懒人,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社会福利特别好。有些人说不上班的比上班挣的都多。

其实日本是反能力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这些国家都有个特点,就是所得税特别的高。他们为什么征收有钱人这么多的所得税去发给这些穷人提高社会保障?因为他们认为有钱人有钱是你运气好,并不是努力的结果。

高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就是说人生的成败主要是由运气决定

@瑞典图片

法国有四分之三的人都相信人生是由命运决定的,跟努力没有关系。就连最严谨的德国人,也都有一半以上人相信人生能不能挣到大钱,能不能成功,全都是靠运气的。所以他们生活节奏特别慢,从来不加班,因为加班也不能改变命运。

在美国,73% 的人相信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而欧洲这个比例降到了 35%。这就是美国中产自杀的原因。

但很讽刺的是,欧洲其实通过努力成功的人是要多于美国的。

欧洲是百花齐放,美国那是独树一帜。厉害可能特别的厉害,但是数量就特别的少。

在今天讨论的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今天讲这个内容并不是否定努力的作用,只是想强调不能够神话努力的作用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努力只是影响人生的一小部分,它并没有彻底改变人生的力量。要改变人生必然要配合一些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决定性因素几乎全部来自于基因和运气。

蔡志忠的演讲

整容也是一种努力,很多人说整容之后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生活环境也变好了。但是通过整容这种努力,比如说你变漂亮了,她其实属于非能力主义。就是一旦整好了,你就不用再努力了,就跟一开始长得好看的人一样。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人生的不顺而感到沮丧或自卑,因为这并不能说明你没有努力,顶多只能说明你运气不好。

但是运气这个东西明天好起来的可能性完全是有的,所以大家应该更加期待明天。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运气都不可控,我们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只能躺平了呢?

其实不是这样,而恰恰相反,既然我们知道人生是由命运决定的,我们就应该把我们的侧重点不是放在努力上,而是放在决定命运的部分上。

我们应该在符合命运的道路上努力,千万不能够在非命运线上挣扎。

所以找到我们的命运之路才是真正的人生。

命运与努力:人生真相

你应该研究人命,出生之后你需要了解你的基因,你的命。切记四个字,你要知道你是什么大器。你就免成了。

每个人生来一定会带有大气。找到你就免成了。

如果你是个数学天才,像朗玛努金,天天做梦都梦见公式了,你就不要去踢球了,把它都记下来,这就是你的知道你自己擅长什么,这才是人生攻略,改变人生的唯一。

热点新闻

1、人类建筑正在改变地球自转速度?(英文)

人类在地球表面建立的大型结构,如巨型水坝和高楼,正在微妙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与其质量分布直接相关,一旦地表质量集中到特定区域,例如巨型水库蓄水后使更多水体聚集在陆地上,便会略微改变地球的转动惯量,从而使其旋转速度产生极其微小的减缓。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特定区域修建大型蓄水工程时,相当于在地球上增加了“质量集中点”,这就类似于一名花样溜冰选手在旋转时改变手臂的伸展长度,从而影响转速。尽管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但依旧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视角去审视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潜在连锁效应。


2、日本”猫岛”活不了多久了…(英文)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猫岛,本来是一个偏远的渔村,居民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养猫。后来,随着岛上人口因年轻人迁往城市而锐减,退休人士居多,但猫咪却继续留在岛上繁殖。由于岛上不存在猫咪的天敌,其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猫岛。

目前猫的数量逐渐减少且都已超过 7 岁,自 2018 年 10 月绝育后再无小猫出生。

“猫妈妈” (一位 73 岁居民)为猫提供主要照顾,游客减少使猫食物变少,尽管有捐赠和小动物可捕食,若无 “猫妈妈” 支持,许多猫可能挨饿。

游客不再来岛,可能导致定期渡轮服务减少或取消,随着 “猫妈妈” 变老离开,猫岛或走向终结。


3、历史上最倒霉的天文学家(英文)

M32 由 Le Gentil 于 1749 年发现,它是一个矮星系,也是仙女座星系的卫星。图片来源: wikisky

想象一下,你为了观测一次百年难遇的天文现象,跨越半个地球,耗时十年,结果却因为一片云层错过了观测机会。这就是 18 世纪法国天文学家 Guillaume Le Gentil 的真实经历。

他原本计划在 1761 年的金星凌日期间从印度观测,却因战争、疾病和恶劣天气被迫放弃。

他在旅行中访问的各个地方

更倒霉的是,他在海上错过了凌日,收集到的数据毫无用处。他决定等待下一次凌日(1769
年),却在观测当天遭遇了完美的晴天——除了他所在的地点被云层遮挡。

我跨越了万千海域,却只为见证一片致命的云层遮住了太阳。

–Le Gentil 在错过 1769 年金星凌日后的感慨,道尽了科学家的无奈与心酸。

更糟糕的是,他在旅途中多次生病,船只被飓风摧毁,甚至被误认为死亡,妻子改嫁,财产被瓜分,职位也被取代。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恢复了职位,并度过了平静的晚年。

文章

1、什么时候该用 AI(英文)

作者列举了 15 个适合使用 AI 的场景与 5 个不建议的情境,并提供了相应的理由和思考方向。比如在编写文案、处理重复性工作、初步生成创意方案时,它都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如果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任务、需要严谨逻辑推理的场合,或是过于依赖 AI 可能导致专业判断力弱化的时候,那么就不建议使用。

总的来说,该文章像一份实用指南,让读者在决定使用 AI 工具前,能先清楚地问自己:“在当前这个任务中,AI 能真正帮到我吗?会不会造成依赖与信息偏差?”举个例子,作者提到对待重要数据分析时,虽然 AI 能提供初步方向,但仍需人类专业知识进行检验与把关,确保决策准确。


2、Python 2024 现状(英文)

这篇文章来自 JetBrains 对 Python 生态现状的深度分析和回顾,聚焦当下 Python 在全球开发者群体中的使用趋势和技术热点。


3、Git 分支管理:探索可能性领域(英文)

如果你是一个开发团队的成员,或者在一个多人协作的项目中参与开发,你一定会发现 Git 工作流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 Git 工作流,帮助开发者在不同的协作场景中做出最佳选择。无论是经典的“Git Flow”模型,还是简单的“GitHub Flow”或灵活的“GitLab Flow”,每种工作流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4、西游记里的那些诡异情节,是作者胡乱编造么?(视频)

本期视频深入探讨了《西游记》中一些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情节。视频分析了流沙河的由来,揭示了沙僧形象的演变,从最初帮助玄奘渡沙漠的僧人,到后来带有神煞大将影子的护法神。同时,视频还揭露了比丘国小儿炼药情节背后的社会现实,以及老鼠精与托塔李天王之间看似荒谬的联系,并追溯了其背后的文化渊源。通过这些分析,视频旨在说明《西游记》并非作者随意编造,而是融合了历史、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


5、编写软件教程的规则(英文)

文章介绍了如何撰写出色的软件教程的一些规则。图文并茂,并且附有 good/bad 的双向例子。


6、不要竞争(英文)

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是成功的人,他们旅行、筹款、获奖等。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世界遵循赢者通吃的法则,绝大多数人很难获得这样的成功。社会通过制造一种现实扭曲场,让人们相信只要更努力就能成功,从而促使人们竞争,最终使社会受益。比如人们牺牲健康多开一个会,可能会为社会带来巨大价值。但对个人而言,这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这种类似彩票的竞争,不要把获得社会认可的事与对自己正确的事混淆。当克服与他人竞争的欲望后,我们可以享受他人竞争带来的成果,同时做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社会的整体幸福感会提升,有用的成果仍会产生,且焦虑和倦怠会减少。我们不是不努力工作,而是要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忽略社会认为的 “正确” 之事。

记住,除了物理法则,没有其他绝对规则


7、人工智能不会改变的五件事(英文)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问题及未来走向。首先指出人工智能与核战争有相似的二阶不确定性,人们对其未来走向观点差异巨大。接着提出即使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也会存在五个不变的情况:

  • 一是会有很多人工智能,不会出现单一的人工智能主导的情况;
  • 二是会有不结盟和恶意的人工智能,因为总会有人故意制造;
  • 三是资源不会均匀分布,即使人工智能带来大量财富,也仍需金钱;
  • 四是政治仍会深度分裂,很多政治争议不会因人工智能而神奇解决;
  • 五是人类不会成为人工智能眼中的蚂蚁,会有很多人工智能与人类深度互动。

最后以人类面对各种挑战不会暂停发展人工智能为例,认为未来是复杂的,真相可能在两种极端观点之间。


8、改变生活的终极方法:变成常态,而不是任务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改变生活的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减肥、学习还是写作,我们总是充满动力地开始,却在短时间内放弃。问题出在哪里?

这篇文章指出,失败的根源在于我们把“改变”当成了一个任务,而不是一种生活常态。任务是有期限的,需要意志力去坚持;而常态是稳定的,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

文章通过减肥、写作和学习的例子,揭示了一个关键逻辑:

  • 任务化的改变依赖意志力,容易在动力耗尽时崩塌。
  • 常态化的改变通过系统优化,让新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想早睡却总是失败?与其强迫自己早睡,不如通过早起和晨跑调整生活节奏,最终让早睡变成自然行为。想提高写作能力?与其逼迫自己每天写 1000 字,不如从记录碎片化思考开始,逐步建立输出习惯。


9、梁宁:接下来,是情绪价值的比拼

一直都很喜欢梁宁的文字和演讲,深刻又易读。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从“高速增长”到“情绪价值”的转型。她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完成和互联网红利的消退,人们的需求已经从“刚需”转向“弹性需求”,从“效率”转向“体验”。

她通过多个案例揭示了未来商业的三大核心趋势:

  • 商业框架与情感框架的融合:商业不仅是交易,更是情感的连接。
  • 效率与体验的冲突:在供给过剩的时代,体验的价值远超效率。
  • 品牌与白牌的对决:品牌的核心在于定价权和情绪价值,而非单纯的低价竞争。

梁宁还强调,中国正进入一个需要“大品牌”和“大师”的时代,企业需要通过利润滋养创新生态,而用户也需要为情绪价值和无形资产买单。

好奇星人

1、黄油年糕太罪恶了,真心不建议多吃 | 答案如下

前段时间,黄油年糕大火,因为它实在“太好吃了”。

但这种看似无害的美食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热量和健康风险。总的来说有三宗罪:

  • 热量惊人:一份六个的黄油年糕热量高达970大卡,相当于女性一天所需热量的半数。
  • 高 GI 值:黄油年糕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又迅速下降,引发饥饿感和脂肪堆积。
  • 食物成瘾:高糖高油的组合直接刺激大脑奖励系统,让人“越吃越想吃”,甚至可能改变海马体功能,导致食欲失控。

更可怕的是,这些危害不仅限于体重增加,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2、五秒定律,骗了你多少年 | 答案如下

所谓的“五秒定律”就是:食物掉地上五秒之内捡起来就不算脏。但可惜的是,研究发现,细菌可以在 1 秒内完成从地面到食物的转移,尤其是潮湿食物(如西瓜)和光滑表面(如瓷砖)。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这儿还有一句话叫:“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言论

1、

首先选一句自己喜欢的话或诗句,比如:爱拼才会赢,首字母:apchy

然后根据软件对密码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把软件名称的首字母放在开头和结尾:豆瓣:DapchyB,支付宝:ZFapchyB

然后根据名称字数改变大小写或者加数字符号,比如:豆瓣:D2aPchy..B,支付宝:ZF3apChy…B

分享一个密码设置的技巧

2、

TGA官方一边在认可逐渐茁壮的中国游戏工业、一边努力拥抱巨大的中国市场,但它的评价体系、它的价值标准、它拥有最多话语权的合作者们,都没有做好面对这个结果的准备——直到在这样一个游戏小年里,大家发现这场一年一度的商业大秀,最终展示出的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是TGA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3、

焦虑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注意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促使我们行动。

焦虑不是敌人,而是我们与未来对话的桥梁。

学会正确地焦虑,既是理解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是活出生命更多可能的开始。

SP04.放弃焦虑,意味着忽略来自未来的信号

4、

Steam 用户在 2024 年推出的游戏中仅花费了 15% 的总游戏时间。Steam 上 47% 的总游戏时间花在了过去 1 到 7 年发布的游戏上,而相当大的 37% 的时间花在了已经发布 8 年或更长时间的游戏上。

只有 15% 的 Steam 用户时间花在了玩 2024 年发布的游戏上(英文)

5、

我们发现喝咖啡的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特异性死亡风险相关,而与咖啡摄入量无关。具体来说,我们的发现表明,早上喝咖啡可能比当天晚些时候喝咖啡更能降低死亡率。

美国成年人喝咖啡的时间和死亡率(英文)

6、

无论他们是否知道,你认识的几乎每个人都在渴望一个朋友。这种潜意识渴望的最佳可视化是互联网,数十亿人已经占领了互联网,寻找其他人。TikTok 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流,不是风景、产品或体验,而是人。YouTube 也是如此,其中表现最好的视频是那些带有带有巨大人脸缩略图的视频。与此同时,在 Instagram 上,有人脸的照片比没有人脸的照片获得点赞的可能性高 38%。算法是我们渴望的最真实反映,算法已经非常明确:我们最渴望人

人是新品牌(英文)

7、

退休后,才明白,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件……读书和自己的身体。

所以,退休就是两件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锻炼好身体,这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

退休后,才明白,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件……

8、

有人说生命始于40岁,有人说是50岁,其实都不对,生命始于你不再取悦与围观者的那一天。

机智的阿饭

9、

不是成功了你才会幸福,而是,当你感到幸福时,你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订阅

这个周刊每个礼拜一发布,同步更新在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