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此。这里是我一周的精选。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上上周五(11 月 8 日)晚,逾十万郑州大学生骑共享单车前往开封,导致两地交通堵塞,河南省及周边部分大学实行封校。1这场骑行潮始于社交媒体上的美食视频,逐渐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夜骑活动。尽管官方媒体赞扬了年轻人的朝气,但也引发了交通混乱和共享单车调度问题。最终,相关部门采取了封路和封校措施,以应对这一突发事件。
本周讨论: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本期来源: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在生活中,许多人有一个常见的习惯:用心理学术语来定义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比如说:
- “我不喜欢社交,是不是内向型人格?”
- “我总是取悦别人,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 “面对亲密关系,我总是被动,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 “情绪起伏很大,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
这样的提问频频出现,尤其是在心理学知识广泛传播的背景下,人们逐渐熟悉了这些术语,尝试用它们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或特点。这一现象的好处显而易见:心理学在大众中的普及让越来越多人能以新角度看待自己。但是,这种过度“对号入座”的趋势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加深误解,甚至形成“自证预言”,让我们强化了那些未必准确的认知。
行为、特质和人格:别混淆概念
要理解这些现象,首先得厘清几个核心概念:行为、特质和人格。这三者其实是有递进关系的。
- 行为,是我们在特定场景中的反应。它具有波动性,受到环境和状态的影响。
- 特质,是行为的稳定重复。当某种行为长期反复出现,成为习惯,就形成了特质。
- 人格,是一组相似特质的集合。只有当某些特质满足一定标准时,才能归结为一种人格。
许多人容易混淆这三者,尤其喜欢用“特质”或“人格”去描述单次的“行为”。比如,有人说:“我不喜欢社交,是不是内向者?”实际上,这种不喜欢可能仅仅是针对特定场景的行为,而不意味着你一定具备内向者的所有特征。
简而言之,请大家记住这条基本的原则:
能用行为来描述的,不要上升到特质;能用特质来描述的,不要上升到人格。
为什么不能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问题在于,随意贴标签可能带来误导,让人“先射箭后画靶”。一个典型例子是“自我损耗”。心理学家 Baumeister 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认为,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但后来 Carol Dweck 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只在参与者相信意志力有限时才会出现。也就是说,人们对自己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表现。如果你坚信自己能力有限,那你的表现很可能真的受限。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时,会下意识寻找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结果是进一步强化这种负面信念。相反,如果我们关注自己的长处,就能逐步摆脱自卑,增强信心。这表明,认知会塑造我们的现实,而贴标签则可能成为束缚自己的工具。
人格的多样性:复杂的自我
人格是多面的、动态的,但标签却试图以单一视角概括它。比如,你可能一边想建立社交联系,又觉得社交麻烦;想开始新事业,却因恐惧停滞不前。这些矛盾行为其实反映了不同系统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懒惰”或“意志力薄弱”。我们需要接受自我的复杂性,而不是用标签局限自己的可能性。
标签的作用:界限还是工具?
那标签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其实有。它是一个交流工具,用来帮助别人快速了解你。比如说,当你自称“内向者”,你可能是想表达自己不喜欢高频社交,而不是给自己设限,排除一切社交可能性。因此,标签的作用是方便他人理解,而不是用来定义或限制自己。
撕掉标签:关注行动和成长
标签只能描述静态的“你”,而人是动态发展的个体。研究表明,当我们有意识地按照目标行动时,性格会随之改变。例如,让内向的人尝试表现得外向,他们不但不会感到痛苦,反而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重点在于行动:如果你希望成为外向者,就主动多社交;希望更理性,就在情绪高涨时冷静思考。人的成长就在这种实践中逐步实现。
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标签,它们只是工具,而不是答案。重要的不是“我是什么样”,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当我们从动态视角看待自己时,会发现未来充满可能性。
结语:重新认识自我
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更好认识自己的方法,但不能停留在标签的层面。行为、特质和人格各有其位置,随意混淆只会加深误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自己的行为,探索背后的规律,而不是简化为一个标签。最终,成长来自行动,而非定义。放下标签,关注未来,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Be Better~
热点新闻
1、2024 年最佳发明(英文)
美国《TIME》杂志每年都会评选一批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些最佳发明,这是今年的列表,从电子产品、软件、健康、设计、社会公益、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总共涉及 200 个。下面挑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给大家看看。
年底推出的 LG Signature OLED T 电视进行了创新的改造:透明的 77 英寸屏幕,图像“似乎漂浮在空气中”。
一个手机大小的设备,就可以让自行车变成电动自行车。Elevate 是一款售价 1,995 美元的手掌大小的电机,功率为 750 瓦,足以产生 75 牛顿米的扭矩,可夹在普通自行车的车轮上。
Filsa Water、哥伦比亚红十字会和奥美哥伦比亚公司合作开发了 Filter Caps,使未经处理的水可以安全饮用。他们使用 3D 打印制作了一层层的甜玉米树脂,这些树脂塑造了连接到瓶子顶部的固定装置,用户可以从井、池塘或河流中注水。在瓶盖内,金属、矿物质和其他成分(如活性炭)的化学混合物会过滤掉污染物、杂质,并使水矿化,使其可以安全饮用。每个过滤器的成本不到 6 美元,每天可以过滤 5 升水。
韩国初创公司 Kangsters 的联合创始人赵帮助创造了一种运动方式: Wheely-X 是一款轮椅跑步机,可与应用程序配对使用(可安装数字平板电脑),提供轮椅赛车游戏和坐姿瑜伽等锻炼方式。该公司在 2024 年残奥会上展示了这套系统,并已开始向私人用户、健身房、医院和康复中心销售。
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诱人的世界之一,它是木星的一颗卫星,表面覆盖着一层冰,科学家们相信,在这层冰的下面有一个温暖、含盐、富含矿物质的海洋–可能还有生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刚刚发射了耗资 50 亿美元的 “欧罗巴快船 ”号宇宙飞船–这是该机构有史以来最大的行星任务,它的长度相当于一个篮球场,在其漫长的旅程中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动力,以便在 2030 年抵达木星后研究冰层以及冰层下汹涌的海洋。
2、彩票冰淇淋
在澳洲,年轻人对彩票的兴趣逐渐减弱。为吸引年轻群体,Lotto Max 与 Creamy X 合作,推出了一款特别的冰淇淋,每根冰淇淋都附带一张彩票。
冰淇淋有四种独特口味,分别模仿私人海岛、名画、奢侈品背包和潮牌球鞋的味道。
这种创新的营销方式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还大幅提升了彩票的销量。
大胆想象下,你想尝尝什么是“有钱的滋味”吗?
3、卡西欧智能戒指(英文)
Casio 推出了首款智能戒指 CRW-001-1JR,以纪念其进入数字手表业务 50 周年。这个戒指不仅能显示时间,还具备秒表和闪光闹钟功能。
戒指采用抛光不锈钢材质,配有六段LCD屏幕,显示小时、分钟和秒。虽然戒指尺寸固定为美国 10.5 号,但 Casio 提供了适配器以适应不同手指大小。售价约为 128 美元,将于 12 月在日本上市。
PS:这不就是个缩小版的手表吗,在我看来智能唯一体现在日本上市?
国外的咖啡品牌 Tim Hortons 在万圣节推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广告,本意是利用打工人鬼模鬼样得千姿百态的疲惫身姿,来提醒大家,虽然万圣节结束了,但打工人的状态依然需要“续命咖啡”来提神。
但是这些照片拍得真的太有“那味儿”了,疲惫的打工人,放在万圣节,无需装扮,直接走上街头就是最佳行尸走肉 coser。
提问:什么鬼,能恐怖得过“打工鬼”?!
文章
1、为什么你不善于提供反馈(英文)
这篇文章就讨论了一件事:如何提供有效的反馈。最好的反馈应该让接收者毫无疑问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也讨论了很多种常见的错误的反馈方式,比如“夹心饼干”式的反馈方式,无论你在上面和底部包装多少赞美,你仍然在吃屎:
2、如何成为更高效的工程师(英文)
本文探讨了程序员如何在职场中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总共有几个主题:1)了解组织运作;2)软技能的重要性;3)隐式层次结构;5)文化;6)适应混乱;7)寻找小胜利;8)了解组织约束;
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的真诚和用心,作者最后提到:
对什么是“伟大”有强烈的理想是件好事:但要理解“足够好”的实用性。
3、方法论是胡说八道:产品速度的原则(英文)
这篇文章是一个科技公司在产品开发中的经验核原则。他们发现,做正确的事情其实很快,而拖慢进度的往往是流程、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冗长的规格说明。公司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需求,专注于核心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高质量的产品。文章还提到,他们不依赖传统的开发流程,而是直接让工程师负责产品和设计,避免了繁琐的管理和沟通成本。
4、经理手册(英文)
这是一本需要花时间看的在线小册子,内容是从 CEO 视角出发,讲述如何做好管理。本书作者 Alex MacCaw 是一位厉害人物,18 岁的 Alex 从高中辍学,放弃去哥伦比亚大学的机会,开始数字游民生活。后面创业做了估值 2.5 亿美金的 B2B 营销 SaaS 工具 Clearbit。
5、我们为什么要整理房间?(视频、英文但有字幕)
龙虾教授(Jordan Peterson)对于「房间很乱到底意味着什么」的解读,充满了智慧、洞察力和真相。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打扫房间」这样的方式来看到我们平常无法看到的事情。龙虾教授的观点是:这不仅仅是个房间,而是一个充满着可能性(potential)的地方。
具体可以从这三点去理解:
1)你看到的是你对于这个自己常呆的空间的一个认知,那里有的是你能接触到的无限的一部分。
2)你的房间是一个融合了你意测、盲目、懒惰特质的模糊投射,而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当记忆和臆想可以取代直接的视觉感知时它就会取代——因为这样更容易。
3)所见即所想。混乱的房间看上去是你可以随时控制(整理)的,但房间的混乱却时时刻刻在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你对于「此刻当下」的感受。
从这个逻辑上来说,如果你看到的是沉闷、单调、无聊、无意义、无新意的房间,那么其实它就是你内心的投射。而「整理房间」恰恰是驾驭好摆在眼皮底下的可能性——你的生命中是有一些可以通过你的能力去改变,并想去改变的事情——比如,你的房间。
又或是,它可能只是一个你想做的小事情。「能」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想」在你的意愿范围内,两者的交集可能只有一点,但蕴藏着无数的可能性。就像笔与纸相交的地方,它只是个非常小的接触点——它先是一个点,然后延伸成为一条线,然后写成单词、句子、段落和文章。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本在豆瓣评分高达 8.0 的好书,作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撰写,探讨了如何在职业生涯、家庭关系和个人诚信方面实现幸福和成功。
教授会在最后一堂课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 第一,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 其次,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
- 第三,如何确保不陷入牢狱之灾?
文中可以说是书籍的高度浓缩版,书中有一段话比较动人:
虽然许多人可能通过统计数据来衡量生活,例如获得奖励的数量,或银行积攒的美元等等。但我开始明白,真正影响我生活的唯一指标是我能够帮到的人,一个接一个。
当我见到上帝时,我们会谈到那些因为我变得更自信,因为我而痛苦变少的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这才是衡量我生活的重要指标。
我想教授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帮助能够帮到的人,一个接一个。
7、【萨古鲁】分手、离异、生离死别让我如此痛苦,因为你曾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视频,英译)
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何 ta 和伴侣分手后很久还是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用萨古鲁的话来说:在很多层面,「你」只一个巨大的记忆体,记忆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你,通过五感(所看,所嗅,所听,所尝,所触)去收集记忆。
在这五种收集记忆的方式中,「所触」和「所看」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方式。换句话说,你和你伴侣之间的所见和所触会在你的记忆系统中建立深层次的记忆。
现在你们决定分手,其实你是在试图去抹去那段记忆,你想与它做个了断。那些你称之为伴侣,或是生命中重要的人,无论是什么原因,ta 开始像是你不愿携带的行李——所以你想放下行李去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但你在放下它的过程里发现:这个行李不是你自愿背负的东西,而是某种强行粘连于你的东西。 (试试看你是否可以从你的系统中清除你对母亲的记忆,你会发现那绝无可能)
即便在精神上、心理上,你可以将你的另一半删除,但是你还是会发现你必然要去经历痛苦。因为你的身体是你记忆系统的一部分,而它并没有大脑里的平衡能力。
你的大脑可以转过头去说:我已经忘记了。但是你的身体记忆却没有办法转过头去忘记这个人在你身边时你的心跳。
那些进化记忆、基因记忆、有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记忆,还有可表达的和不可表达的记忆会被业力之风吹来——我把 ta 们统统称之为 the ghost from the past:I thought you really could be real, that my heart was ready to bleed.
最后只能等待。
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till death do your apart)
直到你们将爱分开。(till your love do apart)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刘复生在毕业致辞中,鼓励学生们成为像张无忌一样的人。他强调,仁爱与力量是成功的关键。但成为张无忌,重要的却不在其仁,而在其力量。
另外成为张无忌,真正的要害在于,神功练就,初志不改。身怀利刃,杀心不起。
这真的是一篇很特别又很有深意的毕业致辞。通过引用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刘院长生动地阐述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和仁爱之心。
好奇星人
课代表总结:就是心理作用。因为研究表明,人们会根据名字对某人的外貌和性格产生预期,这种预期会逐渐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和外貌特征。例如,一个叫“笑笑”的人可能会因为名字的影响而变得更加爱笑。
在大城市的地铁换乘过程中,很多人都抱怨换乘距离过长,甚至感到身心俱疲。但这是事出有因的。
首先,早期城市规划没有预见到城市的快速扩展,导致新线路加入后换乘路线被迫拉长。
其次,复杂的地铁站设计和建筑物的限制,使得同站换乘难以实现,通道换乘成为普遍选择。
此外,长距离换乘也有助于分流高峰期的人群,确保乘客安全。
最后,地铁站内的商业价值也促使了较长的换乘路线,以增加乘客在商业区域的停留时间。
这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
由于人类的臀大肌和肛门位置,排泄物更容易残留在屁股上,增加了细菌滋生的风险,因此需要擦拭。而动物由于四足行走,肛门位置暴露,排泄物容易排出且通风透气。
最后来脑洞一下:如果此刻开始,卫生纸这件物品从世界上消失,从此不复存在,你能想象到会发生什么吗?
言论
1、
- 一个角色处于舒适区,
- 但他们想要一些东西,
- 他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情境,
- 适应它,
- 得到他们想要的,
- 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 然后回到他们熟悉的处境,
- 已经改变了。
–故事结构 101:超级基本(英文)
2、
之所以「I see you」比「I love you」动人,可能是因为 I see you 仿佛是在说:你的存在被我看见了。我被你存在感染了,所以你的一部分在我体内生长和成长。我们在彼此看见的一刻,共生了。
3、
一项美国的调查发现,81%的公司发布过虚假的招聘广告,目的有几个:(1)在招聘网站持续亮相,(2)建立人才库,(3)让现有员工感到自己是可替代的,从而不敢松懈。
–幽灵工作对科技从业者的破坏(英文)
4、
现代硬件的速度快得难以置信,苹果的 M1 Max 芯片运行频率为 3.2GHz,即每秒32亿个时钟周期。
然而,我用它打开微软的 Teams 需要3秒,我不相信这需要花费96亿个时钟周期。我知道这样说过于简化,我的意思是:硬件变得如此之快,我们使用的应用程序却变慢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5、
太多的人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滋生傲慢,本质上这类行为的隐含假设是「把记忆错当成智慧」,他们永远将一只手浸泡在记忆之水中,时间长了后,开始分不清空气和水的区别了。
所以如果你的智慧要从记忆中释放出来,这代表你从自己释放出来,就这样而已。
那一刻,你自由了。你只是坦荡地活在世间,任由一切情感穿越你的身体,任由一切人穿过你的生命。你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已完成。现在,你是世间万物。
所以,当你成为世间万物时,人若开悟,一看便知。
订阅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