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此。这里是我一周的精选。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作者拍摄了一个大楼的在水中的倒影,把照片裁减旋转之后,看起来就像是正在消失一样。
本周讨论:2024年国庆假期能做的6件小事
(本期来源:2024年国庆假期能做的6件小事)
马上就是国庆佳节,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今天分享一篇来自「@L先生说」的最新文章,作者给假期的每一天推荐一件事情,帮助你更好地把假期利用起来。如果你不知道假期做些什么,不妨参考这篇文章,给自己一些挑战和任务。
你可以把这 6 件小事,当成 6 个「成就」,把它们写下来,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我相信,假期后,你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和心得。
如果这 6 件小事全都完成了,那么不妨把第七天作为一个奖励,让自己自由地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以下所有“我”都是@L先生说,由于微信平台限制,内容有所删改,建议再读一遍阅读原文)
#1 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人生短暂,我们常常为一些小事焦虑不已。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许多当下令我们担忧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如此在意。同样地,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眼前的得失,但长远来看,这些得失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因此,培养一种长远视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我建议大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这封信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 你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 你对当前形势有什么看法?
- 你现在最关注哪些话题和领域?
- 你对未来一年有什么规划和目标?
等到明年国庆假期,再打开这封信,看看自己在这一年里有什么变化和收获:
- 当初的担忧是否还存在?
- 你的判断准确程度如何?
- 你是否持续关注了当初感兴趣的话题?
- 你实现了多少既定目标?
这个做法有两个好处:
首先,它能帮你区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只是暂时的虚妄。
其次,它能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了解自己相比一年前进步了多少。
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叙事方式。它能帮助你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我”。这样,你就能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更好地把握当下。
#2 试着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流程
你有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的工作流程?
所谓工作流程,不仅指工作中的流程,还包括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行为流程。
举个例子,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你需要打开哪些软件,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中间需要哪些操作,这就构成了一个工作流程。
再比如,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如何选书?如何做笔记?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复习回顾?这些步骤连起来,也是一个工作流程。
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流程组成的。每天从起床、洗漱、整理、上班、工作、吃饭、下班、学习到睡觉,每一项活动都包含大大小小的流程。
这些流程让我们不必时刻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而是按照既定步骤自动运转,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决策上。
因此,我建议你利用假期时间,花一天审视自己的某些流程,看看能否做些优化:精简不必要的步骤,把相似的步骤放在一起,以减少整个流程所需的时间。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优化例子:
- 经常需要输入的内容,能否做成模板?
- 常用的东西,能否集中放在一起?
- 有些中间步骤是否可以省略?
每一个小优化可能只能节省一点点时间,但多个优化叠加起来,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当可观了。
用这种方法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反复思考如何优化,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减轻认知负担,让生活更轻松。
#3 给近期看过的书和影视打分
我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对每一本读过的书(包括小说)和每一部看过的电影,都会做一个简单的记录页面。我会给出一个总体评分,并简要写下自己的评价,包括优点、缺点等。
这个习惯有什么用处呢?首先,它是一种记录,方便我回顾自己读过和看过的内容,需要时可以快速查阅。
其次,它能让我看到自己思维模式和关注点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我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读或看,如何评价它们,重视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它们的价值等。
有了这份完整的记录,我就能清楚地看到:不同年份我更关注什么、更喜欢什么;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有什么变化,对不同因素的评价优先级有哪些调整。
如果你还没有这个习惯,我强烈建议你趁这个假期开始尝试。具体可以从这个简单的模板入手:
- 我看了一部什么书籍/小说/电影,它的作者、出版/上映日期、版本等基本信息;
- 我给它的整体评价是多少?从1-5分里面打一个分数;
- 它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它的缺点是什么?如果我来做,我会希望弥补上哪些不足?
- 看完它之后,我收获了些什么?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不需要写得很长,用几分钟简要记录即可,相当于给每部作品建立一个档案,然后集中管理。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慢慢感受到它的价值。
#4 去做一件想做很久、但一直没动手的事情
你一定有过一些转瞬即逝的想法,比如:参加某个活动,学习一项技能,涉足一个新领域,考一个证书,做一件产品等。
很多时候,这些想法可能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要么被我们遗忘,要么偶尔想起,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搁置。
这些想法可能都不是特别重要,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影响,所以很难真正被纳入日程。
但是,正是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丰富性。
它们就像游戏中的“支线任务”,虽然不直接影响主线剧情,但能为我们的生命提供更多元、更复杂、更丰富的体验,让我们获得更鲜明和立体的反馈。
因此,不妨试试:在这个假期,找一件你一直想做但一直没动手的事情,开始着手去做。
你不必非要把它做完,也不需要追求做得很好,只要开始就行。
你可能会发现,在上手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一种久违的乐趣——对这个世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一步步得到反馈,又一步步往更深处探索的乐趣。
抓住这种感觉,让它引导你,找到手感和继续下去的动力。
即使最终你把它搁置一边,不再继续,也没关系。至少,你曾经拥有过一段充实的体验。
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美好的回忆,为你提供能量和支持。
#5 拍一组附近的照片
你有多久没有走出门,在家或公司附近好好逛一逛了?
每天,我们都在跟时间赛跑。我们试图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我们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在办公室和电脑前一坐就是10小时,日复一日。
到了节假日,本可以好好出门放松,我们却又觉得麻烦,宁愿在家里待一天,玩游戏、追剧、看视频、刷信息流、聊天……不知不觉就让时间流逝了。
如果你也处于这种状态,不妨趁这个假期出去走走。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在附近逛逛就行。
找一条平时很少走的路,步行或骑车,不设任何目标,随心所欲地走一走。
然后,拍一组照片,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一次“精神之旅”。以后需要时可以翻阅,回味当时的感受。
这是一种对感官的激活和释放: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放下对时间和效率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世界中,充分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信息输入,让自己沉浸在“当下”的宁静里。
这就是一种正念。它既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治愈。
我们的注意力在每天的高强度使用中很容易导致精神疲惫和衰竭。因此,让自己从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抽离出来,投入到“附近”的市井和烟火气中,是一种有效的精力恢复方式。
如果你性格比较外向,可以跟附近的居民和店员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他们拍几张照片。
如果你不喜欢说话,也可以只在附近转转,找到合适的构图、色彩和光影,用镜头记录下来。
不需要拍得非常好——我们不是为了发到网上让别人赞美,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心灵腾出一片空间,让它得以喘息、休整、疗愈。
#6 试着跟陌生人聊聊天
影响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哈佛一项持续了 85 年的研究,给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什么叫人际满意度呢?简单来说就是:你觉得自己的社会联系足够了,那么它就是足够的,跟你有多少朋友、花多少时间去社交,都没有关系。
但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每个人都变得高度原子化。
这就导致了,我们跟许多人的交往,要么,是公事公办、泾渭分明,不会逾越任何界线;要么,则又是蜻蜓点水、小心翼翼,需要不断去试探,很少能够有直接而有效的交流。
因此,生活在现代都市里,许多人时常都会有一种感觉:孤独。
这种孤独感跟社交的匮乏密切相关,并且是相辅相成的。缺乏有效的社交带来孤独,而长期处于孤独感之中,又会进一步削弱我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意愿,强化这种孤独感。
所以,一个小小的建议是:试着利用这个假期,走出去,找陌生人聊聊天。
什么样的陌生人呢?可以是一起参加某个活动的同伴,可以是在店里偶然遇到的路人,也可以是经由朋友介绍认识的新朋友……
不需要非常深入,也不需要很久,实际上,只需要一起聊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十几分钟就足够了。
这会是一种有效的疗愈,它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恢复精力,输入能量,同时又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锻炼我们的社交能力,使它不至于退化。
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工作都是跟「事情」打交道的人,更需要偶尔接触一些陌生人,聊聊天、交流一下,让大脑得到锻炼。
试着适当地敞开自己,打开心门,让别人了解你,跟别人建立正向的关系。
这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幸福感。
热点新闻
1、欧洲的月球生活模拟器(英文)
在德国科隆市一个看似普通的大仓库里,欧洲航天局(ESA)建立了一个名为LUNA的设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月球表面模拟地。LUNA正式启用于周三,它模拟了月球表面的环境,包括地形和土壤。
欧洲宇航员将在独特的模拟器和测试设备中进行训练,这些设备有朝一日将前往月球——包括可能参加美国宇航局即将到来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该计划计划在几年内将人类送往那里执行任务。
总的来说,这个生态系统应该使“了解如何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成为可能。
2、最舒服的广告
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推出了一组名为“门”的户外广告,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示其商务舱的宁静与私密性。广告通过大篇幅的留白和偷窥视角,让观众通过小小的缝隙窥见商务舱内乘客的舒适姿态,传达出一种宁静、惬意的感觉。
文章
1、快速迭代(英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游戏开发过程中的快速迭代和原型制作的经验。作者回顾了自己在 1980 年代末到 1990 年代初的工作经历,他曾经尝试开发许多游戏原型,但其中只有少数最终发布。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尝试恢复旧硬盘上的数据时,重新发现了这些“几乎成功”的游戏原型,并思考了是什么因素让一个游戏成功。
作者强调了快速原型制作的重要性,即快速地将想法转化为可玩的游戏原型,以此来判断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他提到,有些游戏原型虽然有趣,但最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继续发展。他还提到了自己在苹果公司工作的经历,以及他如何将快速迭代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项目中。
2、完成您的项目(英文)
来自 github.com/reamde/guides 的文章。任何项目的开始总是以幸福的生产力为特征,后续的激情又总是会被繁琐的后期工作给消磨,然后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这样的循环。
这篇指南主要讨论了两个主题:
- 精加工需要工作;
- 完成需要勇气;
其实更像是精准面向程序员的“鸡汤文”,文中有一些鸡血:
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要为你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你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你是一个完成事情的人。不断完成事情,你的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增长。完成是一项技能,你可以磨练它。每次发布时,您都会告诉自己,您是那种会发货的人。
总有一天,你会心满意足地回顾你完成的所有项目,你会为自己感到自豪——这是你应该做的。
3、SQL 提示和技巧(英文)
是一个 Github 的仓库,一位工作多年的数据分析师分享和总结了他在工作中学习到的 SQL 提示和技巧列表,并且还特别备注了部分有些固执己见。
4、编程系统的未来 - 四个想法(英文)
作者分享了关于编程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主要有四个核心的思想:
- 当前编程方式的局限性:我们目前的编程方式由于软件开发的历史发展而陷入了一个局部最大值,存在许多历史遗留的无用元素。
- 理解的速度:正确的媒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事物。对于机器和人类来说,理解至关重要。
- 编程系统的初衷:最初编程系统是为硅基(硬件)设计的,人类是廉价的,计算机是昂贵的。现在情况完全相反,我们拥有强大的IDE,但是现有的编程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
- 软件的独特性:软件与其他行业截然不同,我们有能力彻底重新设计我们的编程系统。
这篇文章讨论了一个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竹子比喻的争议。学生认为竹子是空心的,象征着名不副实,但老师认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正直和坚韧。很有意思的讨论和思考。
6、实现新年决心的长期(心理)指南(英文)
这篇文章探讨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难以坚持新年决心,并提供了一些心理学家的建议来提高成功率。文章指出,设定具体且可量化的目标是关键,因为模糊的目标难以衡量进展。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因此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目标更容易成功。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逐步建立信心可以形成正反馈循环。自我反思和环境设计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目标。
这篇文章分享了一种增强动力和执行力的方法,结合成就清单和夸夸相册。作者提到,传统的成功日记和年度成就复盘虽然有帮助,但缺乏与当前目标的关联。改进后的方法是围绕目标计划书写成就清单和夸夸相册,具体包括:
- 成就清单:记录个人优点、阶段性成果和目标进度条,帮助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 夸夸相册:收集来自他人的夸奖和正面反馈,激发自我效能感,增强执行力。
好奇星人
黑体字因其无衬线设计,笔画清晰,适合早期低分辨率屏幕显示。即使在现代高分辨率屏幕上,黑体仍然因其易读性和省事的设计优势被广泛使用。此外,设计一款新的中文字体成本高昂,黑体的简洁设计使其成为手机厂商的首选。
言论
1、
无论您做什么,都没有数据会永远存在。您的硬盘将 失败。您的备份驱动器将失败。科技公司将倒闭 出售他们的资产。光盘会腐烂。书籍会分解。 即使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也可能发生 无论如何都要过来摧毁它。
没有数据会永远存在。
–没有数据会永远存在(英文)
2、
今天,动漫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它还是一种内容格式和文化美学,已经超越了性别、种族、年龄和地理,成为最大、最赚钱的创意产业之一。
很明显,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动漫迷来说,最好的还没有到来。
–动漫正在吞噬世界(英文)
3、
我们经常觉得,一旦我们确定了事物的类别,那么关于它的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我们如何对世界进行排序:Gregory Murphy 谈类别心理学(英文)
4、
一旦你拥有了一些,增加财富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减少你的需求。
赚钱取决于其他人,所以更难。 它并不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 这是一个外部游戏。
减少您需要的东西更容易。 这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 这是一个内心的游戏。
–财富 = 有÷需求(英文)
订阅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