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此。这里是我一周的精选。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NIKE 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复古跑鞋和一些看似“无用”的配件,试图通过幽默感和创意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些配件包括腿部雨伞、便携式H2灯泡、自鞋车、衣柜背包等,虽然看似无用,但却引发了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NIKE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一种“Simplecore”的生活方式,即做得越少反而能获得越多。
本周讨论: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本期来源:2024下半场: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 得到头条 409)
从 7 月 1 日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了 2024 的下半场。很多团队和个人,也在这两周开启了半年复盘。
关于复盘的方法,估计你可能听过不少。其实,不管是哪种复盘方法,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这就是,从过去中找到那些能够迁移到未来的经验。就像那句话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复盘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押韵的部分。
找到这个韵脚,当然很重要。但是,换个角度,那些不押韵的部分,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不是啊。很多时候,恰恰是一些看起来特别随机的小事,是那些不押韵的意外,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比如,这两年横空出世的 GPT。大模型之所以崛起,需要很多基础。其中一个基础是神经网络技术,而喂养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语料。而最早,在神经网络还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准备这些素材。其中最大的素材库,来自李飞飞。那么李飞飞是怎么有机会组建这个素材库的呢?是因为李飞飞的父母,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就决定赌一把,带她出国读书。而促使李飞飞父母下决心的因素就太多了。有他们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有学校老师的某句评语。假如少了某个因素,李飞飞可能就不会出国。神经网络的发展可能就会晚一点。GPT 也未必会在 2022 年底爆发。
再比如,作家摩根·豪泽尔,也就是那本《金钱心理学》的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1933 年 2 月 15 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迈阿密举办政治集会。当时有个砌砖工人,叫朱塞佩·赞加拉,试图在这场集会上暗杀罗斯福。但赞加拉个子很矮,还不到一米五三。他必须得站在椅子上才能瞄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让赞加拉这一枪打偏了。两周后,罗斯福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他制定的政策直到今天还影响着美国经济。但反过来,假如赞加拉的个子稍微高一点,不用站在椅子上,他会不会瞄得准一点?假如他这枪没打偏,当年美国的国运,或许就会因为这一枪发生转变。
再比如,著名的魔术师,哈里·胡迪尼,以前当过拳击手,特别擅长逃脱术,号称是自己的身体能够突破常人的物理极限。不管你把他关到水下的棺材里,还是迎面给他一记重拳,他都能云淡风轻地化解。但就在1926年,在一场表演结束后,胡迪尼跟一群学生见面,其中有个叫戈登·怀特的熊孩子跟胡迪尼开玩笑,在胡迪尼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对着他的腹部打了几拳。这个怀特没恶意,他只是照着胡迪尼在台上的样子重演了一次。但胡迪尼还没来得及绷紧腹部的肌肉,没调整好呼吸。就在第二天,胡迪尼从腹部的剧痛中醒来,疼得浑身蜷缩。他的阑尾破裂,之后没几天就去世了。
没错,历史上最有名的逃脱魔术师之一胡迪尼,就算用绳索捆住他,把他扔到河里;就算用沙子把他活埋,他都能在几秒钟内逃出去。但他居然就这么死了,哪说理去?
你看,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事,从个人选择、技术突破,乃至整个国家的国运,其间有很多变量根本没有规律可循。它们是历史中那些既不重复,也不押韵的部分。有时恰恰是这些事,决定了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决定人生的,不是你如何把握规律,而是你如何应对那些规律之外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研究过,比如塔勒布的《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很多人可能都熟悉。而今天,我想给你推荐另一个人的观点。这就是前面说的摩根·豪泽尔。
之所以讲摩根·豪泽尔,是因为他的观点特别符合强者的世界观。也就是,我承认这个世界有些东西我就是掌握不了,但是我依然能以一个理性乐观的姿态去立身处世。
具体怎么做?摩根·豪泽尔有这么三个建议,或许可以参考。
第一,对真实世界,建立一点概率感。也就是,我虽然不知道哪件事一定会发生,但至少,对于它发生的概率,我得有个起码的感知。但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丹尼尔·卡尼曼说过,人类无法理解极大或者极小的数字,承认这个事实会对我们很有帮助。
换句话说,有时候你觉得概率很大的事情,它实际发生的概率其实很小。你觉得概率很小的事情,它发生的概率其实很大。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胖猫事件。其中有一段,是有网友为胖猫点了外卖,送到江边的大桥上。结果有的商家却发了空包。可能是觉得是给故去的人的东西,即使发空包也没人会发现。但是,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算笔账。假设,100万个刷视频的人,大概有1000个人愿意转发,其中愿意付费点赞,掏真金白银的更少,也就不到10个。假如按照这个比例反推,假如一个视频,有100个人愿意掏钱,说明背后可能有10万人在转发,有1000万人在关注。而当着1000万人的关注下空包,被发现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
换句话说,建立概率感的关键,是别把真实世界看成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要看到这个点背后的系统。
第二,降低预期,幸福的第一准则就是降低预期。就像孟德斯鸠说的,假如你希望自己幸福,这很容易。但假如你希望自己比别人幸福,这就很难了。因为我们总是高估别人的幸福。
注意,这可不是一句单纯的心灵鸡汤。预期影响的不仅是你的心态,还有你的实际表现。
比如,日本有位网球运动员叫大阪直美,获得过两届美网女单冠军和两届澳网女单冠军。但你知道大阪直美的后期状态什么样?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一场比赛并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快乐,胜利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说白了,大阪直美的预期被一次次胜利重新校准,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得冠军的程度。就在今年1月,大阪直美在布里斯班国际赛上复出,5月又参加了法网,成绩都不太理想。
再比如,作家特雷西·基德尔,曾经写过一本专门教人写作的书,叫《非虚构的艺术》。他发现,大多数人别说写作,就连动笔都费劲。不是因为文化水平太低,而是因为妄念太大,恨不得一动笔,就写出点不得了的句子。
再比如,斯蒂芬·盖斯,也就是那本《微习惯》的作者。他认为,所有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这个道理简单吧?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盖斯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做小事,还是因为妄念太大,预期太高。
我们这些年总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开始比结束更重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多点耐心。按照万维钢老师的话说,好事慢,坏事快。好东西往往长得慢,好事往往是慢慢发展的。
比如,森林里的树。小树因为被大树挡住了阳光,长得慢一点。但正因为长得慢,它的内部更紧实,木质更坚固,要比那些一直在阳光下,长得快的树更结实。反过来,也有森林专家说过,一棵树长得快,就腐烂得快,就永远没有机会变老。
再比如,万维钢老师讲过美国股市中,时间与盈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假如你持有股票一天,今天买明天卖,那么你盈利的概率大概是一半。但假如持有20年,你盈利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
借用摩根·豪泽尔的话说,生活中大多数伟大的事情,从爱情到事业再到投资,都是从两个东西中获得价值,耐心和稀缺。
好,关于摩根·豪泽尔的建议,咱们先说到这。其实,刚才说了那么多,不外乎两句话。第一,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我们总想抓住那个押韵的部分,但很多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那个不押韵的部分。第二,面对这个复杂不确定,我们可以建立一点概率感,少一点妄念,以及多一点耐心。就像作家E·B.怀特说的,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热点新闻
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现了最古老的具象洞穴艺术。
这幅画描绘了一头野猪和三个类似人类的人物,至少有 51,200 年的历史,比以前最古老的洞穴艺术早了 5,000 多年。
这幅画描绘了一头猪站着不动,嘴巴半张着,至少有三个类似人类的人物。
最大的人形伸出双臂,似乎拿着一根棍子。第二个紧挨着猪的前面,头紧挨着鼻子。它似乎还拿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一端可能与猪的喉咙接触。最后一个类似人类的身影似乎是倒置的,双腿朝上并向外张开。它有一只手伸向猪头,似乎在触摸猪头。
我很佩服这些科研人员的想象力,如果不告诉我,我看着这些符号画作是完全没有一点人类参与的画面感的。Respect~
最近,日本科学家给机器人做了一张「脸」,会笑会动有皱纹。
十几年来,机器人研究者一直在试验各种材料,希望找到一种既能保护机器人复杂机械,又足够柔软和轻便的材料,但一直进展缓慢。
虽然目前机器人的硅胶皮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皮肤,但在细节上仍然做得不够,不仅在对机械的附着力上很难做到恰如其分,而且一旦表面被划伤,常常会影响机械的运作,而这就很容易直接导致「恐怖谷效应」。
让人看了害怕的机器人,何谈服务于人?
而日本科学家竹内昌治在其论文《穿孔型锚,灵感来自皮肤韧带,用于覆盖活体皮肤的机器人面部》中描述的这个方法,由于其生成的皮肤是由人类皮肤细胞培养而成的混合物,所以在视觉触感上与人类皮肤很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机器人皮肤固定的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这种皮肤的稳定性和可修复性,未来有望应用于医疗保健、服务和陪伴等领域。
文章
1、目标与系统(英文)
用系统代替目标,你会更容易抓住机会。系统让你从低概率的游戏中转移到高概率的游戏中。
文章是作者为了推广自己新书写的简要概括,但是也清楚阐述了目标与系统的区别。他认为,系统比目标更有效,因为系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成功的几率,而目标则可能限制你的视野。例如,减肥目标容易失败,但通过学习健康饮食的系统方法,你可以更轻松地管理体重。作者还分享了他通过写博客建立系统的经历,最终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科技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它使它们更快(英文)
文章提出,现代科技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它变得更轻松。
比如汽车加速了城市扩展,但并没有减少通勤时间。
比如现代科技使得我们在工作和消费上都面临更大的压力,导致许多人感到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同时也加速了经济活动,让人们难以放慢生活节奏。
3、忍受你不喜欢的社会的 5 种方法(英文)
这篇文章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几种方法:
- 作者首先提到极端的选择,如全身心投入某个目标,像马斯克或甘地那样,虽然可能成功,但需要极大的牺牲和运气。
- 其次,作者讨论了通过积累财富来获得自由,但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与社会的妥协。
-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获得足够的资源来过上舒适的生活,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人,但需要在金钱和时间之间找到平衡。
- 躺平。
- 最后,作者提到完全脱离社会的生活方式,虽然自由,但充满风险。文章鼓励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当前的需求做出选择。
4、管理不称职的优点(英文)
文章讨论了管理中的效率悖论,即为什么在一个组织中,提高效率反而可能对个人不利。文章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一位副总裁在经济不景气时主动削减预算,但当经济好转时,他发现削减的预算变成了永久性的,反而让他的工作更难完成。
文章指出,优化和节省资源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会得到奖励,反而会让你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反,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公司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增加预算和资源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而不是通过节省资源。
5、约翰·冯·诺依曼——来自未来的人(英文)
这篇文章介绍了约翰·冯·诺依曼的生平和他对 20 世纪科学的巨大贡献。
冯·诺依曼不仅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物理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还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发。他提出了冯·诺依曼架构,这种计算机设计理念至今仍在使用。此外,他在集合论、量子力学和博弈论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
6、1994 年互联网的样子,根据当年出生的 15 个网页(英文)
1994 年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一年。Tim Berners-Lee 在 1989 年创建了万维网,1993 年 CERN 将其源代码公开,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Marc Andreessen 和 Eric Bina 发布了 Mosaic 浏览器,使互联网从文本界面转向图形界面,吸引了大量用户。1994 年,互联网用户激增,网站数量从 623 个增长到至少 10,000 个,标志着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
雅虎、白宫、BBC等知名网站相继上线,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7、不言而喻的创业民间智慧(英文)
这篇文章分享了项目管理中的一些最佳实践,帮助公司避免常见的错误:
- 单一负责人:每个重要项目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负责人,以确保责任明确,避免推诿。
- 内部提拔:优秀的公司更倾向于从内部提拔人才,因为内部员工更了解公司文化和需求。
- 公平对待员工:在薪酬谈判中,公平对待员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长期留任率。
- 努力工作:聪明工作固然重要,但努力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PS:这个博客还挺宝藏的…
8、有钱人靠的是运气还是能力?存钱的意义在哪里?(视频)⭐️
我们在 106 期的时候就分享过「如何存钱」这个概念。这个视频是从另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我们要存钱,以及意义在哪里。本来是想把这个视频作为本期讨论的,但是视频内容过长加上不太好做内容的缩减,所以放在这里推荐一下。
其实视频就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 改变消费态度:1)学会用更少的钱获得同样的幸福感;2)相信自己未来会赚到更多钱,不要为了省钱浪费时间;3)如果买东西要思考很久,那就别买;
- 存钱的意义是为了获得自由:1)应对突发事件,如失业、疾病等;2)获得财务灵活度,可以选择更有价值的工作;3)等待机会,在合适的时机投资;
- 投资的智慧:1)复利;2)尾部效应:大部分收益来自少数成功的投资;3)指数投资:分散风险,长期看收益稳定;
- 正确的心态:1)不要过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2)给自己留下容错空间,不要全部资金投入;3)保持高储蓄率,为未来留有余地;
总之,积累财富需要正确的消费观念、存钱习惯和投资智慧。同时也要认识到运气的作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好奇星人
蟑螂是有名的运动健将,每秒能以体长 50 倍的速度飞奔。如果折算成人类,也就是身高一米八的人秒速 90 米,每小时速度 324 公里,而高铁的速度通常为每小时 250 公里—350 公里。
下次小长假抢不到票时,不妨考虑一下蟑螂,毕竟骑蟑螂和坐高铁一样快。
言论
1、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电子游戏也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它们可以教育、娱乐、促进社会联系、激发灵感,并鼓励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然而,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我们今天的感觉是,我们被困在玩一个令人筋疲力尽的游戏中,而这个游戏并不是我们选择加入的。
–游戏化如何席卷全球(英文)
2、
如何辨别真理呢?诀窍是:与其问什么是真实的,不如问什么是有用的。
就像一把刀可以帮助你在饥饿时切西红柿为自己做一个三明治一样,“真相”是你武器库中的不同工具,你可以用它们(潜在地)改变你的生活或整个世界(如果这是你关心的那种事情)。
–有用性是事实的基础(英文)
3、
精力低的人,最重要是删繁就简,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要的东西少一些,做的事情多一些,精力有望提升。
4、
其实,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准备。
只要方向大体靠谱,就可以先干起来,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订阅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