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此。这里是我一周的精选。
周刊开源(Github:wmyskxz/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精彩内容。
题图
泰国中部的象园近日迎来了一个奇迹:36 岁的亚洲象 Chamchuri 诞下了一对罕见的双胞胎。这对双胞胎的出生在象园工作人员中引起了巨大的欢呼,因为大象双胞胎的出现几率仅为 1%,而雌雄双胞胎更是罕见。在第一只雄性小象出生后,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时意外发现了第二只雌性小象。这一发现让母象陷入了恐慌,工作人员不得不迅速介入,防止母象踩伤小象。
本周讨论:重新思考20岁:怎样度过“迷茫”的人生黄金期?
(本期来源:重新思考20岁:怎样度过“迷茫”的人生黄金期? | 得到头条 404 期)
前段时间,大学生家长群引发了不少媒体的讨论。没错,给大学生建的家长群,主要是用来向家长同步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来,同步成绩这个事再正常不过。但问题是,有的群用着用着,就有点变味儿了。一些大学生家长群的画风,越来越像小学生家长群。比如,要求学生请假必须家长写假条的。据说前段时间还有个博士生在网上吐槽,说我都 30 了,我妈还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
站在老师家长的角度看,这是关心学生的表现。而回到大学生自己,很多人又多少有点不自在。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倒不是家长群本身,而是这背后的那个更本质的问题,应该怎么过好 20 岁?毕竟,不管是支持家长群还是反对家长群,大家都是想让 20 岁过得更好。
这方面的讨论有很多。“二十岁迷茫”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在小红书上有 6000 多篇讨论。在知乎上,也有一个 80 多万阅读量的热门问答“20 岁的年纪,对未来的迷茫,怎么办?”英文中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四分之一人生危机”(Quarter-life crisis)或者“青年危机”。
那么,度过这个时期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看看来自心理学家的思考。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有位临床心理学家,叫梅格·杰伊,她对一群 20 到 30 岁的人,做了长达 25 年的跟踪研究。就是想看看,什么样的年轻人,长大之后更厉害。2012 年,她还在 TED 做了一场演讲,题目叫《为什么 30 岁不是新的 20 岁》,意思是,20 多岁的问题,就该在这个年龄段里解决,毕竟人生不能等到 30 岁再重来。这次演讲有 600 多万播放量,是迄今最热门的演讲之一。
最近,她上了一档播客节目,名叫《重新思考》。播客的主理人是作家、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也就是去年的畅销书《重新思考》的作者。梅格在播客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过去我们都觉得,20 岁是试错的年纪,可以不断地尝试。但是梅格认为,试错是不假,但试错的关键,在于试,而不是错。换句话说,你最好在 20 岁的时候,就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就像飞机起飞一样,起点偏了一点,终点就差很多。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爹味儿。但是别着急,梅格的观点不是空洞的鸡汤,而是有个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叫,黄金圈思维。说的是,人在做事的时候,大脑往往有三层思考。分别是,我正在做什么,我是怎么做的,以及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真正决定人生差异的,就是这个关于为什么的思考。
按照黄金圈理论,人在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时,动用的是逻辑脑。而人在思考为什么时,是有可能激活大脑中更深层的,关于激情的部分的。比如,造手机。你看,在这件事上,关于做什么,大家都一样,都是做手机。至于怎么做,那是技术问题。但是,关于为什么做,就体现出境界差异了。有的人是为了赚钱,你再看乔布斯,人家号称是为了改变世界。
这也是黄金圈思维的核心,就是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为什么,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深层动机。这个动机被点燃了,你对一件事就有用不完的能量。
这就好比婚姻,决定幸福的终极因素,不是年龄身高收入这些逻辑层面的数字,而是那个情感层面的心动。这个心动的感觉带来的幸福增益,是其他因素比不了的。同样,放在事业上,所谓的找到你的为什么,就是找到这个心动的感觉。
而按照梅格的观察,年轻人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更容易心动。说白了,就是更容易被点燃。因此她建议,应该趁火种还在的时候,不停地尝试,尽早找到你喜欢的东西,尽早点燃它。这个初始势能一旦爆发出来,可能会持续很久。梅格跟踪调研过的年轻人里,有一部分人后来很成功。她发现,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一个被点燃的时刻,而且这个点燃时刻,普遍发生在 20 岁到 30 岁之间。
好,前面说的是梅格的观点,具体到行动,她有这么三个建议。
第一,接受问题存在,给自己时间成长。梅格认为,人一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是一条 J 形曲线,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会由高走低,20 多岁时会到达“J”的最低点,之后触底反弹。注意,这里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不是说心理不健康,而是,不擅长处理那些负面的心理情绪。比如,面对失恋、挫折、人际烦恼等等。20 岁的年轻人,既没法像小孩子那样转头就忘,也做不到像中年人那样藏在心里。
说白了,关于 20 岁,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20 岁确实有很多问题。而好消息是,只要你好好度过这个阶段,那么之后的人生,心理健康指数都是上升趋势。因此,这个时期感觉到迷茫也没关系,可以告诉自己,这都是正常现象。
第二个建议是,在不追求功利目的的前提下,磨炼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举个例子,前不久,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爱丽丝·门罗刚刚过世。这位传奇作家出版第一部作品的时候是 37 岁。她的年轻时代是怎么度过的呢?她 20 岁就进入婚姻,然后做了很久家庭主妇。但是,她在整个年轻时代一直瞄准着一件事,就是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甚至“在怀孕期间发了疯地写作”。门罗写了很多长篇素材,虽然后来她没有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都以短篇为主,但年轻时的积累,也成为她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地基。
说白了,就是我们对手艺这个东西,拿出点价值投资的策略。长期持有,不着急变现。
第三个建议是,停止思考“身份危机”,去给自己积攒“身份资本”。“身份资本”,是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特提出的理论,它指的是,除了金钱之外,让你成为“你”的资源总和,比如你受过的教育,你解决过的问题,看过的书等等。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简单说,身份危机指向思考,而身份资本指向行动。
假如你在二十多岁时,想不出做哪些事能通向最终的成功,那就忘掉这回事,专注于眼前,去做那些确切地能为你自己增值的事情。比如,读书,微软的高级工程师熊力曾经说,他当年毕业的时候总结过一个公式,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大学四年买过的技术书籍价格的总和。再比如,多跟人打交道。在大学时期积累的微弱的信息差,将来走向社会可能就会变成巨大的优势。
最后,借用梅格的一句话,说的是,成年人的生活不是建立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上,而是建立在人物、地点和事情上。而 20 岁要做的,就是找到能让自己产生感觉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热点新闻
2024 年欧洲杯(UEFA Euro 2024)的揭幕战刚在上周末落下帷幕,球迷和大众津津乐道的不仅有比赛结果,各大品牌推出的欧洲杯广告,也开始陆续走进人们的视野里。其中比较出圈的是阿迪达斯的广告。
这个地铁广告的张贴方式给来往乘客十足的沉浸感,仿佛代入了球的视角,感受到了诺伊尔防守范围大、擅长扑球的巨大压迫感,走进了他的“怀抱”。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在特定角度达到广告效果,行人在其他角度看,诺伊尔的脸被不同程度地夸张拉长,但也正是这些抽象的画面引起热议、吸引人们前去打卡。
2、沙漠变绿洲:纳米黏土技术的奇迹(英文)
一项在阿联酋成功将沙漠转化为肥沃农田的技术,使用了名为“纳米粘土”的土壤恢复技术,让沙漠中长出了甜瓜。
这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肥沃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的现象,科学家发现是因为建造阿斯旺大坝后,河水不再泛滥,导致土壤中的粘土流失。
纳米粘土通过与沙粒结合,增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营养物质的吸附,从而改善了沙漠土壤的质量。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帮助阿联酋减少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还有望降低成本,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农业发展。
3、奇怪的环岛(英文)
英国有一个奇怪的环岛,分成内圈和外圈,它们之间还分布着 5 个小环岛。
它的内圈是逆时针方向,外圈是顺时针方向。
从外圈进入内圈,或者从内圈进入外圈,都必须通过 5 个小环岛。
下图是当地的交通指示牌。
这个环岛建于 1972 年,多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
文章
1、程序员的大脑(英文)
长文警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程序员 60% 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理解代码,而不是编写代码,所以提高代码阅读速度,同时保持准确性,对于提升编程技能至关重要。
这本书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如何优化我们的大脑认知过程,以便更容易地阅读代码、更快地编写代码,并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新语言。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划分信息块,如何使用闪卡来巩固记忆,以及如何利用认知负荷理论来简化问题解决。
2、回收塑料是浪费时间的危险行为(英文)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塑料回收工业,原本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实际上可能是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先进的回收设施,也在其洗涤过程中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微塑料。这些微塑料不仅污染了水源,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3、没有乐观的希望(英文)
文章的标题来自于特里·伊格尔顿的书《没有乐观的希望》,强调即使在未来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抱有希望,并采取行动以增加可持续和可生存未来的可能性。
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社会设计,探讨如何建立能够像盐沼一样适应不可预测事件的弹性系统,而不是像海堤那样一旦破裂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失败。
4、开发者必须了解的 Unicode 知识(2023 版)(英文)
这篇长文介绍最新的 Unicode 知识。
这篇文章是一位在上海漂泊七年的作者,通过七次搬家的经历,分享了他对租房的深刻见解和实用建议。作者认为租房是买房前最低成本的试错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居住需求。
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如何从简单的“推箱子”布局,到追求大空间的舒适生活,再到精心选择和布置新租房,每一次搬家都是对居住理念的升级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作者还分享了选房的策略,如何根据生活需求确定位置,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智能家居产品和收纳工具来提升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科普向的一篇长文,如果你对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
7、嘴笨的人进来学,如何一句话反杀杠精,破解有毒逻辑,见招拆招、以杠治杠(视频)
为什么跟别人吵架你永远赢不了?为什么杠精并不站立,你也怼不过?为什么你总是在无意中被别人带起来揍?
因为你在乎逻辑的严谨性,而那些人不讲道理,不具套路。他们的逻辑,乍一听没毛病,实际上都是陷阱。
这个视频就是结合了《神套路》和《神逻辑》,通过漫画的形式总结了生活中常见又隐蔽的预言套路和逻辑谬误。
看完之后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少「谬误」和「陷阱」的。比如,同事对你说:「我发现领导总是针对你,是对你有意见吗?」这个时候,你会把关注点放在同事的问题上。领导为什么会对我有意见?实际上,他的话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领导针对你。如果你稍不注意,就会默认为真,并且相信同事给你植入的观点。诸如此类。
好奇星人
1、吞下口香糖会怎样?(英文)
简而言之,尽管现代口香糖由合成物质制成,不含任何真正的食物成分,也无法提供营养价值,但如果偶尔吞下一片口香糖,通常不会造成伤害。它会在大约 40 小时后随大便排出。
但如果经常或大量吞咽,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受损,甚至引起肠道阻塞。
高考结束后,答题卡被收集并送至省招办的阅卷中心进行扫描,然后存放在省教育考试机构的保管室中,该保管室配备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高考答卷在处理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确保真实可信并留痕,以保证成绩的可信度和公平性。此外,监控资料会被保存至少半年。
成绩公布后,答卷会被保存半年以便复核成绩。复核内容包括考生信息的正确性、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等,但不会重新评阅试卷。
保管期满后,高考试卷和答卷会被集中销毁,销毁前需办理相关手续并经保密局审核批准。销毁方式包括焚烧、碎纸机绞碎或熔浆再生。
言论
1、
编程的魔力主要在于你还不知道的东西。一旦你学会了这些东西,它就不再是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也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工作 “意义上的魔法,而开始是 “我能让计算机做我要求它做的事情!”意义上的魔法。关键是要成为魔法师,而不是被迷住的观众。
–程序员不应再为无能而庆幸(英文)
2、
我们对机器的依赖改变了我们信息的本质——我们过去为自己创造的东西,现在我们为它们创造。
–互联网不再是为人类服务的。(英文)
3、
有时候,我们不妨记住,没有人是从零开始的,至少自约 138 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以来,没有人是从零开始的。所有的一切,所有的冒险、故事、风景、小径、经历和文化,都是建立在某些东西的基础上,不管是好是坏,有些东西是早已存在的。
–没有人从头开始(英文)
4、
哈勃望远镜确定,宇宙的准确年龄是138亿年。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起源,在这之前是什么,没人知道。
–韦伯和哈勃证实宇宙的膨胀率(英文)
5、
这个世界没有答案,只有视角。如果再补充一句,那就是世界本就是你内心的投射,一切都是你心中的像。
自由的状态指的是在不受人利用也不利用人的情况下,一个人自发、主动的去做事情的状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你就先自由然后幸福了。
订阅
微信搜索”我没有三颗心脏”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